标签列表
当前位置:标签列表↑王羲之《平安何如奉橘帖》
每年的秋冬两季,是适合中国古代书画文物展览的季节。去年,台北故宫举办了大型展览“国宝的形成”(10月至12月),展出了众多国宝级书画文物。今年,台北故宫又举办了一场主题相同的展览“国宝再现”(10月4日至12月25日),请出来二十六件国宝书画,让晋唐宋元的赫赫名作济济一堂,堪称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的文化盛事。
“国宝再现”,是大规模晒宝活动的下半场,上半场是2017年的“国宝的形成”特展。古代书画展出一次之后要修养多年,这样级别的展览居然能连续举办两年,大概只有两岸故宫才能做到了。台北故宫的收藏来自清宫,珍宝众多,光是限制展览的顶级书画就有七十件。限展书画的最长展期是一个半月,这次三个月的特展,分AB两期展出了二十六件特展书画,它们都是教科书级别的作品。
1王羲之“平安三帖”被历代珍藏
书画的“高古”,一般指晋唐宋元几代,因为再早基本留不下来。即便有些传世的顶级晋唐遗物,也基本都是后代的摹本,比如说台北故宫本次特展的第一件宝物,东晋王羲之《平安何如奉橘帖》,就是唐代初年的摹本。
《平安何如奉橘帖》其实是《平安帖》、《何如帖》、《奉橘帖》三帖的合称(简称“平安三帖”)。《说文解字》说“帖,帛书署也”,将汉字写在帛上叫帖,后来引申为古人的书法。《平安何如奉橘帖》并非写在绢帛上,它长24.7厘米,宽46.8厘米,写在硬黄纸上。硬黄纸是用黄麻制成,再用黄檗上色,略带黄色,可以防虫蛀,纸质细腻,还可以用来摹榻书法。在摹帖之前,先在纸上涂蜡,用石碾光滑,纸看着